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电声器件与系统设计各类扬声器设计室 → [讨论]450还能不能回来


  共有2611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讨论]450还能不能回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8 9:54:43 [显示全部帖子]

我记得老款450低音是50芯6层音圈双磁。。。实效频宽1K hz自然滚降,所以低音直通;高音3“是xx公司定做,后因未知原因停产。。。。

近些年国内一向喜欢大声大功率来追求刺激感取胜,所以对小功率柔和风格的抛弃(包括民族情绪),也许势在必行,也许形势使然,也许。。。

11年时曾做成一款K箱,同450配置单10”+3”*2(其他如马兰士,宝迪奥480同做法主打品),现场对比马兰士,宝迪奥,BMB三款原装,效果还算在伯仲之间吧,内容包括试音,试麦,测试,某品牌总代等销售人群在现场。。。只是国人对国人的做法,直白点就是不感冒甚至是蔑视和直接封杀否定;如果一样的东西打出进口的品牌,就会容易许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8 10:57:56 [显示全部帖子]

真正好听的音箱,喇叭都会容易坏。。。进口品牌含代工品国人不会说质量问题,国人做的就说是喇叭问题,可是现场一起做寿命试验,就没人或是极少人会这么做,因为做到这个地步的音箱使用寿命都差不多。。。总之一口咬定国人做的就是质量问题,而从不检讨自己的器材搭配问题(比如乱配功放机出现直流电或是长期大量过载使用等等);而对进口品牌同样的问题就是另一副面孔了。。事实上这个东西是一样,只是logo的差异,就造成一正一反的结果
而且国人做成的东西即是不差于原装进口品牌主打产品(绝大部分,不是全部),你是国产的,人家进口的(含代工)卖10000元,你只能卖5000元还被很多人说神经病,最后绝大多数是还被墨迹还价到3-4000的范围心理还是很不平衡,而对进口品和国内代工品(代工品我看做是国产),就会马上换了一副笑脸,心甘情愿花费10000元买下还对人家感恩戴德,出门之后仿佛自己就已经身价升值百倍并到处炫耀为能事。

以上不只局限在工厂实验室,其他K场,夜场,迪吧,会所等等。。。去过现场的就明白(之前几年时间里,应朋友约一起去过N次pk现场和正常营业现场)

所以,心态端正,看问题就会客观些;心理一旦有了偏见,结果也就变味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8 12:51:00 [显示全部帖子]

老款450低音是泡沫折环设计,目的也是为了低频的厚度和下潜和柔顺性,但不可避免的泡沫折环(含美泡,韩泡)的使用寿命都不长,一般温度湿度适宜使用合理保养合理条件下,可持续寿命4-5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在k场用途,绝大多数是1年2年时间就要换了,有些甚至不到1年就要换喇叭,原因就是泡沫折环老化或是破损或是音圈烧毁。。。

有些涉嫌更多的事就不说了。。。一切以事实存在现场对比说话就好,事实结果不会偏向品牌或是土炮。这里不存在妄自尊大,也不存在妄自菲薄。。。平心静气,尊重事实而已

(某些工厂采购的泡沫折环纸盆,因为保管不善没做喇叭1年多泡沫折环就老化风化了,这是现实的例子。或许我发现的都是特殊的个案,不足以说明问题)至于天朗,无论英国天朗还是国内的天朗,接触过,跑题了,省略。。。呵呵

现在泡沫折环的卡包喇叭做成的卡包音箱,绝大多数是走低利润的量贩了;主流已经被专业化的音箱所替代,虽然有某些低频下潜量感的不足,但是有了大声压和大功率大动态更适合K和hi的业余人群的口味兴趣需要,你可以说这个玩法业余不入流,但是被市场接受是不争的事实了

这里做喇叭材料或是微型受话器之类多些,对系统应用的,应该还是001比较集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8 17:08:49 [显示全部帖子]

鉴于卡包音箱的纸盆高音单元容易烧的原因,几年前帮朋友做成第一款34或是44芯驱动器带号角+双10“卡包单元,做成卡包音箱。。。从根本上杜绝了高音容易保护又兼顾了声压级的提升又保持了低音下潜的舒适度。。。这个做法后来在国内业界迅速铺开,被N家品牌公司所采用。。。再后就是低音单元也换成专业喇叭单元,为了追求使用寿命声压级功率等因数而相应牺牲了低频的下潜柔和度。。。但是到现在,各种不做法依然有不同的市场在共存,只是大功率专业化的方向占多些

专业音箱,前几年说到专业音箱也可以做成接近民用音箱的效果,当时被人好一顿笑话,说你做成那样功率那么小(相对专业音箱)谁要呀,低音厚度能做成像民用箱的低频舒适度吗。。。当时的即成方案和实例也被取消。。。直到13年JBL公司推出专打娱乐音效的600系列面世(kp612居多),一时在业界就成为新的标杆,引起很大轰动和惊喜,各制造公司纷纷买来copy。。。音质效果上612就是接近民用箱低频厚度的特点,又兼顾专业箱高频的亮丽,。。。亮点很明显,不足也很明显,只是不足被国人的思想忽视了,因为那是JBL。。。

14年,效果和612能一较长短的产品,又已经出现,只是没有他的影响力罢了。。。所以,有时候,不是人的意志能掌控得了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8 19:50:12 [显示全部帖子]

也许那边使用方和番禺范围制造公司倾向风格不同吧,不排除接触范围和圈子的差异造成人为的偏见

有些事,有些话,不适合说。。。我接触绝大多数是一线二线进口品牌或是国产品牌和传说里的山寨(三线以下很少接触)。。。所以写这些不是空穴来风胡乱瞎扯。。。

有时候,知道真相会很打击人,所以,给自己一个梦想,以寻得心里的平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8 21:17:14 [显示全部帖子]

目前广州地区,做bmb款类型的卡包音箱,的确是前途渺茫。特别国人研究音质,更是瞎扯,根本没人理会你,不过问对错都是直接否定。如你在某公司打工,一个月试用期不做成打败进口品牌的主打品牌音箱成品,你就该打包走人了(或是你即是做成了,你也该走人了。理由就是有一款好的音箱就卖好几年了我养着你开那么多工资干啥呢)。。。心里话:就你还研究音质呢,那么多进口品牌人家都干啥呢?那么多专家都干啥呀,那么多品牌公司都干啥呀,啥时候轮到名不见经传的你???。。。如果这个国人在进口品牌公司做,或是代工品的进口品牌,那就马上是另一幅笑脸相迎了。。。

欣赏性音乐(寻求心理的安静,温和文化和韵味的风格)和娱乐性音乐(追求刺激感,甚至变态的高频失真)是两码事。。。正所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难得糊涂。。。呵呵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0 0:38:11 [显示全部帖子]

玩喇叭材料玩喇叭玩音箱玩系统,没什么概念了,都是玩具,,,和台湾人(不含其他地区)打交道差不多有16年了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0 8:22:41 [显示全部帖子]

我个人所谓的玩,就是实战现场和有实际可行方案或是对应某知名成品的实例。。。玩具,就是喇叭音箱器材周边了。人,就是玩家了。。。呵呵

其实这里面如果排除迷信和盲从的心理,基本上不存在秘密了。。。这个用事实说话,比较有说服力。。。口舌之累,还是省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龙-翟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615 积分:401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13 13:21: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0 10:01:05 [显示全部帖子]

留意的话,会发现我很多时候建议我朋友也是这么做法,不要把什么事都做了,你做了反而人家不相信,留给他自己测试对比,拿他信赖的产品(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等散件或是成品或是系统叫他自己随便备)叫他自己对不同价位不同用途不同风格不同定位有了切身体会,其他什么问题都好说了。。。你自己在边上静静的喝茶养神,不是更好??

近期在某进口品牌公司,就是采用以上做法,结果你懂的。。。。。

口碑相传虽然大部分情况是名符其实,但是避免不了以讹传讹的徒有其表。。。所以,我个人一直建议一样环境器材条件下,做实战现场,做AB切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