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电声器件与系统设计音箱及分频器设计室 → 要关心什么样的频响曲线?


  共有845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要关心什么样的频响曲线?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iushuicunre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修水 村人
等级:青蜂侠 帖子:1597 积分:102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2 23:03:00
要关心什么样的频响曲线?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2 19:49:21 [显示全部帖子]

  Linkwitz,就是发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分频器的那位,在一篇访谈里说:

    “如果你关注曲线的细节部分,你永远也不会满意,因为总会有一些起伏。但是通过试验我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去关心这些微小的起伏,其实1/3倍频或者1/2倍频下的曲线是否平坦才是重要的,那才是你最终的设计目标!”

 

  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频响曲线又基本不是这个倍频的呢?甚至会去指责人家用什么平滑来掩盖曲线的不平坦的......

  他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电声专家的了,为什么这样说?

  请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9-22 19:51:12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iushuicunren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修水 村人
等级:青蜂侠 帖子:1597 积分:102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2 23: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4 10:14:59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Eagle在2011-09-23 15:15:06的发言:

专家的话就是圣经吗?不同的专家说的都不一样怎么办?我还是老观点:书不用读太多,读精一两本基础理论的,别的自己看着办。

一个很好是说法。要点是“读精一两本基础理论”!

但,是不是这样就完了,也不一定吧?如果真的只是这样,世界上的事情就记得多了:请“有关方面”指定一两本这样的书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这 也许就是Eagle后面的话:别的自己看着办。

什么叫看着办?可能就是根据需要,再看看其他的书或什么什么的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读精一两本书呢?

比如《声学基础》吧,如果没有其它方面的知识(如数学、物理等)可以读精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iushuicunren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修水 村人
等级:青蜂侠 帖子:1597 积分:102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2 23: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5 11:30:0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Eagle在2011-09-24 13:30:12的发言:
任何人,不管他有多著名多专家,说的话在没有经过实践验证之前,你都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接收,然后去验证。但基础理论的可信度会比较高一些,因为它已经经过很多人的论证了,通常(注意是通常)不会出错,所以要精读,要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我很奇怪为什么要有关方面去指定一两本书,为啥都是别人去帮你指定,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其它的书,我说自己看着办就是如果你有能力分辨对于错就继续读,看看人家都做了些啥研究,如果没能力分辨对与错,看得越多越糊涂,不如不看。自己把那时间花去搞点实验,多思考一下。思考永远比读书本身更重要一点。

对前辈的疑问,其实很好验证。对于科学,永远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去接收,而不是一概照单全收。

谢谢Eagle兄不厌其烦的解说。的确基础理论是更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专家说的,就“姑妄听之”吧,然后,如果自己有可能去验证或分析在去做了。

的确,对于一个入门级的人来说,会有书越看越糊涂的时候。这也是一个过程吧,总不能因为至于就不看书了的。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慢慢的修行,也只有只有的了,好像世界上也没有什么读书秘诀之类的。

 

当然,如果有条件,最好的方法是对疑问进行验证的。这真的是一个好方法,谢谢!

现在我也是在努力学习这个方法,还在会有一定可以做实验的东西。

不是说,实践才是“真知”吗?对头。

还望版主多加指点呀!一个版主,有这样的诲人不倦的心态,难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iushuicunren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修水 村人
等级:青蜂侠 帖子:1597 积分:102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2 23: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5 11:33:44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路人甲在2011-09-25 08:18:01的发言:
 

以前在HARMAN的FLOYD TOOLE 等是做过这样的试验的。结果基本是高Q的没有低Q的可闻度大,我自己也做个类似的实验,结论上还是比较吻合。Linkwitz话中的意思也应该差不多吧,那些微小的波动都是高Q的,通过1/3的平滑基本可以“屏蔽”掉。然而平滑后的结果也不是那么多人会看的,最大的例子就是很多人都对有些厂家提供的平滑过的曲线曲线深恶痛绝,这是表明他还不是很“会”看这种结果,其实我们还是能够从这种平滑后的结果中获得比较重要的信息的。

谢谢你这样具体的解说!

的确,曲线是一回事,怎么去解读又是一回事了。

一些重要的东西,往往会被大量并不重要的信息掩盖,这可能是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吧?

谢谢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