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874085.11480.vipsjym.com.my3w.com/bbs/index.asp) -- 室内声学与噪声控制室 (http://874085.11480.vipsjym.com.my3w.com/bbs/list.asp?boardid=28) ---- 电声系统工程的讨论 (http://874085.11480.vipsjym.com.my3w.com/bbs/dispbbs.asp?boardid=28&id=9907)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4 22:03:03 -- 电声系统工程的讨论 先列这样一个题目. 想到几本书: DON DAVIS夫妇的<SOUND SYSTEM ENGINEERING>,有中译本了. 管善群先生的<电声技术基础>, 张飞碧先生等编写的<现代音响技术设计手册>, http://list.dangdang.com/01.59.04.htm?key2=%CF%EE%E7%E5 英文好的可读 http://www.jblpro.com/pages/tech_lib.htm 里面的有关的系统设计文献. |
-- 作者:一张专辑 -- 发布时间:2007-7-5 15:00:43 -- 电声系统工程比较复杂,与他人合作做过几个工程,至今还是个门外汉,希望老兵这个题目能有收获!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5 21:43:42 -- 以下是引用一张专辑在2007-07-05 15:00:43的发言: 电声系统工程比较复杂,与他人合作做过几个工程,至今还是个门外汉,希望老兵这个题目能有收获! 那几本书还是要买啊,<电声技术>杂志向来就有工程方面的文章,编辑部还出过专辑. |
-- 作者:一张专辑 -- 发布时间:2007-7-6 10:39:41 -- 读过张飞碧先生的<<现代音响技术设计手册>>一书,其它的著作还未学习,得努力!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12:45:07 -- 以下是引用一张专辑在2007-07-06 10:39:41的发言: 读过张飞碧先生的<<现代音响技术设计手册>>一书,其它的著作还未学习,得努力! 好. <电声技术>杂志的专缉要看,另外适当了解EASE软件和BK公司的RASTI的测量, <电声技术>杂志,包括二十年来的过刊中有大量参考资料.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12:49:59 -- 我以为对自己做的工程还是要写些小结或报告的好. 我当年是写的,绝大部分就是放在内部了,没发表, 因原始档案太多,加上脑子里老是保密保密,没好好整理, 时间一长,就丢失了,现在想想很可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07-06 12:57:06编辑过]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12:55:38 -- 关于总结,我很是欣赏三所的崔广中先生,他主笔的工程报告, 设计和测量数据是相当完整的. 我很是佩服,可尽量收集他的文章作参考.当然还有别人的,...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13:03:26 -- 别人的,也很多啊. 一下子想到的是 曹孝正,潘立超,崔志发,周锡滔,等.... 列出名子,就是让你好查. 王季卿,孙广荣先生的文章是经典,...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13:07:17 -- 当然还有一些专家乃至一些年青人的文章值得读的, 我在这儿是想听听大家怎么说的, 但是,.....好像这儿做工程的不是很多啊. |
-- 作者:一张专辑 -- 发布时间:2007-7-6 14:15:31 -- 象锐丰.宏志.天创等应该有专做工程的,怎么不发表高见?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21:35:08 -- 以下是引用一张专辑在2007-07-06 14:15:31的发言: 是啊,但是我也理解.
象锐丰.宏志.天创等应该有专做工程的,怎么不发表高见?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21:58:59 -- 以下是引用一张专辑在2007-07-06 14:15:31的发言: 象锐丰.宏志.天创等应该有专做工程的,怎么不发表高见? 我相信在私下的场合是一定会讨论的. 这种公开的在网上的讨论,未必会让很多人接受. 我的老朋友还有看法呢,就更不用说他人了. 我个人是留个资料的意思,那怕是只言片语,总会给有心人作个参考. ----- 留名,给自己作宣传,等等批评, 那就是见仁见智了,随人评说了. 才十几年哪,我有的文章就被人改成他的文章了,我还能真的去打笔墨官司? 知识的传播和经验的交流毕竟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途经,当然那怕我们只是其中一个个人, 也希望得到起码的尊重,... 那就让我们向这个方向努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07-06 22:56:25编辑过]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22:11:10 -- 言归正传. 当年(1980年代中)我拿到的最像样的资料是DAVIS的书(第一版) 还有JBL的系统工程设计手册,再就是JAES上的文章, 接着就是EV的手册. 比较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就是松下和TOA的具体的工程设计资料, 关于舞台扩声系统的设计,当年是 香港音响顾问公司(代表EV)和JBL方面的代理商那儿有一些指导性资料. 广东演出公司是多个讲座的组织者. .... 王季卿先生等专家是作了许多方面的演讲.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23:05:21 -- 哈哈,我不是写历史啊,是个人感受. 那个八十年代里,电声系统工程方面, 香港和海外公司的影响很大, 大陆各方面里,影响较大的还是北京的三所. 我所在的是地方所,投入又受多种限制,做工程是为了活命, 对于这个方向的发展是有很好的预计的,也确实做了许多事, 但是想大发展就太难了.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23:12:40 -- 现在事后想想, 我能够在那时在一个地方所和同事们创建电声系统方向(包括设备制造), 不仅是勇气,还是得益于这几条: 1.声学专业学习的基础. 2.扬声器开发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经验. 3.抓紧实践中得到的机会,积累和勇于实践. 4.积累资料, 5.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向老师和长者求教. 最后这条当年不容易,倒不是老师不愿讲,关键是没机会,写信总是麻烦的, 比如王季卿先生和其它老先生,人家到会上来讲就不容易了,想请人家动笔回信, 那也太难为人家老先生了. 所以,现在的网络真是好工具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07-07 04:26:30编辑过]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6 23:31:31 -- 也许很多读者认为资料重要, 当然是. 我的体会是:人的实践更重要一些. 我看我自己是这样,看别人,也是这样. 真正有悟性的人,实践以后就会好好想想, 具体到系统工程,就不仅是要听效果,而且要拿仪器来测,留下最宝贵的数据记录. |
-- 作者:一张专辑 -- 发布时间:2007-7-7 23:18:06 -- 我想:可能大家都太专业,所以该题没有人发言。 其实,这些话题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做单元的不仅要懂得配件好坏,还必须懂音箱。 懂配件的好坏可以做出好的单元,懂音箱才能检测单元的好坏(或者说才知单元是否适合客户)。 如果做单元的还懂做工程,则他的产品将会很容易被客户接受。 知识面越广工作就得心应手。所以做技术的不能太专(相对而言)。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7 23:27:23 -- 以下是引用一张专辑在2007-07-07 23:18:06的发言: 我想:可能大家都太专业,所以该题没有人发言。 其实,这些话题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做单元的不仅要懂得配件好坏,还必须懂音箱。 懂配件的好坏可以做出好的单元,懂音箱才能检测单元的好坏(或者说才知单元是否适合客户)。 如果做单元的还懂做工程,则他的产品将会很容易被客户接受。 知识面越广工作就得心应手。所以做技术的不能太专(相对而言)。 确实,这段话是讲得太好了. 当年天南海北四个扬声器厂里就有一些工程师从扬声器做到电声工程, 而且产生好的效果. 这四个厂和其它厂也是中国电声系统工程的源头,.. 其它厂的龙头老大就是上海新亚无线电厂,援外工程是可追溯到1960年代的吧. 我在上面写到的张飞碧先生曾经是该厂的总工程师.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7-7 23:41:38 -- 我想没更多人参于讨论的话,就我们讨论先吧. 其实这是我最偏爱的话题. 我已经讲了,实践是多么地重要,但是,还有一本书是应该提到的, 就是<扩声技术原理及其应用>,作者是德国人 W.阿诺特,F.斯蒂芬. 已翻成中文本了. 译者是 王季卿先生和赵其昌先生. 不是通俗读物,但是值得参考. |
-- 作者:一张专辑 -- 发布时间:2007-7-8 22:25:32 -- 在您题目发出后,我又找出几年前买的一本书《〈音响工程设计与实例〉》,彭妙颜,钟恭良等编著,作为启蒙是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