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874085.11480.vipsjym.com.my3w.com/bbs/index.asp)
-- 音箱及分频器设计室 (http://874085.11480.vipsjym.com.my3w.com/bbs/list.asp?boardid=26)
---- 一个10吋中低音单元的KTV音箱请教 (http://874085.11480.vipsjym.com.my3w.com/bbs/dispbbs.asp?boardid=26&id=25095)
|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4-3-19 11:17:24
-- 一个10吋中低音单元的KTV音箱请教
近期接触一个10吋单元做的KTV音箱,感到低频不好-----和听HI-FI的感觉比。
测试的结果是:系统的谐振频率56Hz。单元的谐振频率55Hz,而且Qts=0.23。
听感方面的反映是:低频下潜不够,而且没有力度......
是不是一般的KTV音箱也是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10吋单元的谐振频率这样高?
能不能把系统的谐振频率降低?可以降低到什么程度?
我对“专业音箱”不甚了了,还请各位指点。
谢谢!
|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3-19 13:03:31
--
你提供的KTV音箱参数符合大多数这类音箱的情况。相同的技术参数在听觉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你可以上CA001网站,那里论坛的碟讯栏目正在推荐一组试机碟,据称在制作时没有通过EQ加强低音成分,而是采用另外的方式处理,可是听觉上有明显的低音增强和变柔感受。 在下愚见,通常所说的技术参数都是稳态测量结果,而音乐大多含有瞬态变化,稳态参数不能完全反应听觉感受。你若听了我刚刚推荐的那个试机碟,我们再来讨论,可能就更能说清楚了。
|
-- 作者:farmer
-- 发布时间:2014-3-19 14:12:08
--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19 13:03:31的发言:你提供的KTV音箱参数符合大多数这类音箱的情况。
相同的技术参数在听觉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你可以上CA001网站,那里论坛的碟讯栏目正在推荐一组试机碟,据称在制作时没有通过EQ加强低音成分,而是采用另外的方式处理,可是听觉上有明显的低音增强和变柔感受。
在下愚见,通常所说的技术参数都是稳态测量结果,而音乐大多含有瞬态变化,稳态参数不能完全反应听觉感受。你若听了我刚刚推荐的那个试机碟,我们再来讨论,可能就更能说清楚了。
试机碟有何用处?听此碟就能解决此问题?你说特殊处理的方式? 什么方式?相对于什么特殊的方式,本身产品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如本身产品设计的有局限,如扬声器,结构等 后续的无论那种处理都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楼主只是一个QTS参数,很多相关的数据并没有,也并不能完全判断其具体原因,我虽对专业音响不甚了解,但我相信专业音响 某些方面也有相同的地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9 17:18:30编辑过]
|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4-3-19 15:03:31
--
谢谢两位了!
可能也是KTV需要的吧,看看音箱上面的标识:频响范围:65Hz~20KHz。
待其它技术曲线得到后,再来请教。
|
-- 作者:SPL100
-- 发布时间:2014-3-19 17:12:28
--
FB好象是高了点,能否提供音箱容积,音管尺寸,单体参数,让本坛的高手们分析分析。
|
-- 作者:阿龙-翟
-- 发布时间:2014-3-19 20:17:54
--
看来说是PA的10“单元,要想低频富有弹性和深度,基准灵敏度会是94dB-95dB,实效频宽在2k,2.5K或是3k(具体自己风格和价格定位决定)并适配合理设计的木箱和倒相管,得以低频谐振有效耦合,才会有感觉。。。大路化大声公类型不考虑(很多买来木箱,买来喇叭,测试下spl曲线拉平就好了的入门都不算的类型,也是太多了。。。郁闷)
这个事情只要是糊喇叭的工厂,稍有技术能力的就能搞定
去年帮省外一朋友搞了一对,过去就替代了广州番禺2家业界知名的品牌公司(知名度前6)的同规格10”。。。呵呵。。喇叭这个先天因素做成了,后天的事情就是组装了
如果是卡包的10“单元(泡沫折环),常理Fo不至于那么高到55hz,所以忽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9 20:21:51编辑过]
|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3-19 21:34:00
--
试机碟有何用处?听此碟就能解决此问题?你说特殊处理的方式? 什么方式?相对于什么特殊的方式,本身产品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如本身产品设计的有局限,如扬声器,结构等 后续的无论那种处理都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楼主只是一个QTS参数,很多相关的数据并没有,也并不能完全判断其具体原因,我虽对专业音响不甚了解,但我相信专业音响 某些方面也有相同的地方做事情不要这样武断,所说试音碟问题,是帮助理解为什么在相同的低频幅度情况下,有不同的低音感受。这正是鉴于LZ已经给出一些参数,只是听觉不满意的情况,启示参数之外的其它可能性。何况听觉的优略判断,首要条件就是具备适宜的音源这个大前提,否则怎么会有讨论问题的基础?如果不明白建议看看相关国家标准,音源在主观评价中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 至于这个实例的问题所在并没有开展分析,说这么多做什么?
|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3-19 21:49:05
--
看来说是PA的10“单元,要想低频富有弹性和深度,基准灵敏度会是94dB-95dB,实效频宽在2k,2.5K或是3k(具体自己风格和价格定位决定)并适配合理设计的木箱和倒相管,得以低频谐振有效耦合,才会有感觉。。。
这句话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其中所列灵敏度指标和低音上限频率与某世界名牌KTV音箱的参数接近,如果不是巧合,就有必然联系。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上限频率做到这个程度是有困难的,国内此类产品甚少。 箱体的事情先不说了,类似设计已经很成熟。
|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4-3-20 19:03:08
--
又多了几位行业高人来指点了,先谢过了!
我也少见多怪,对单元的谐振频率为55Hz是死也想不清楚.....
而且对低频的力度最有影响的60~80Hz频段的声压也低。
等把相关曲线测试出来,再请各位指教了。
|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3-21 7:10:33
--
对力度影响最大的是100HZ左右,更低的频率的增多,会使得声音反而变得柔和(低音部分)。把音箱的力度做出来不难,真正难的是做得柔和。
|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4-3-21 8:58:02
--
下面是手头有的三个KTV音箱的一些测试结果,其中的一个是国内名牌产品。
测试了单元的近场声压曲线和倒相管处的近场声压曲线(已经做了倒相管的面积修正)的对比。
测试条件相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h箱单元近场声压和倒相管声压的相位曲线对比(倒相管面积修正后).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箱单元近场和倒相管处声压曲线对比(修正倒相管面积后).jpg

|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4-3-21 8:58:21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t箱单元和倒相管的近场声压曲线对比(倒相管面积修正后).jpg

|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4-3-21 9:09:10
--
这三个像里,除了I箱是8寸低音单元外(这个箱档次最高),都是10吋的。
从中低音单元声压曲线的拐点频率看,8吋箱的系统谐振频率是65Hz,其余两个箱是55Hz。
好像系统的谐振频率都高了吧?
此外,三个箱的倒相管的输出曲线有明显的不同:高低,曲线形状。
请教:
1、从这些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低频段的输出有什么不同吗?实际的听感有什么差别?
2、为什么h箱的倒相管输出曲线在55Hz附近会有一个凹陷?
谢谢!
|
-- 作者:泊尔
-- 发布时间:2014-3-22 19:00:45
--
很明显是个考题,看着曲线说听觉,就如同看着地图指挥打仗,能打胜的几率不超过50%。尽管这样我还是想猜猜,只当是个游戏。 整体上说三组曲线都不理想,如果不是测试有误差,就可能是哪个环节是非常规的。例如单元固有缺陷(三组曲线都有问题,似乎又不太像),箱体容积、几何尺寸或阻尼材料不合理等。 关于听觉,单就曲线看,似乎第一组h的低音段力度最强,可是过高的振峰会在声掩蔽作用下降低中频和更低频率的感受,对中频的影响是层次减少,不明快;对低频的影响是生硬,不柔和。 后两组曲线的情况与第一组相比刚好相反,中间一组l箱整体效果相对好一些,但是低音更加不足。 正如楼主所说,三组曲线反映出来都是低音下潜不够。 关于近点凹陷问题,应该理解为导向管特性不能孤立的看,单元和箱体的凹陷问题过于严重也会影响到导向管的近点测试。并不一定是导向管的设计出了问题。 上述看法仅供参考,还是那句话,多提供一些已知条件,分析起来会更容易。
|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4-3-24 10:00:26
--
谢谢楼上的解释了。
顺便说一下,这确实是问题而不是什么“考题”的。
还需要什么参数?请提示,我尽可能的去测试。
谢谢!
|
-- 作者:SPL100
-- 发布时间:2014-3-24 15:50:36
--
请楼主谈谈亲身体会,说说两个10寸箱,哪个低频听起来相对下潜深些?哪个低音相对有力些?
|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4-3-24 20:08:57
--
回楼上的话:
低频下潜好难区分,都不是好的那种。
但是,力度方面好像是I箱感觉好一点点。而且在较大的范围内有这样的感觉。
不知道对不对?
我的耳朵不灵,是不是?请指教了。
谢谢!
|
-- 作者:SPL100
-- 发布时间:2014-3-25 8:04:43
--
其实泊尔说的很好了。我不太喜欢口径不同的东西来比,我总觉的不是很合理,I箱听感比其它的好,只能说明设计I箱的人水平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25 08:08:42编辑过]
|
-- 作者:后卫
-- 发布时间:2014-4-23 14:08:32
--
有时候,卡包音箱比专业音箱还难开发。前提是要有合适的单元,结合箱体容积和导声孔、吸音棉调节,在分频器调试过程中,音乐试听OK的同时,麦克风演唱才是关键。调得再好听,如果唱歌不爽,也是徒劳无功。至于什么叫好唱,这个就没法量化和文字叙述了,需要一定的经验了。 现在国内很多专业音响公司放弃了卡包音箱好听这一环节,仅追求系统搭配起来能轻松演唱这一目标。 话说回来,别说国内,即使进口品牌卡包音箱,也不适合拿来听歌。
|
-- 作者:reqius
-- 发布时间:2014-4-25 2:38:58
--
要考虑到实际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去包厢K过歌的都知道其实低音潜得太低音量又开得很大的时候并不舒服,而且客观上对健康也是有害的。K歌时的低音还是丰满(100HZ左右)、强劲(60-80HZ)、节奏分明的感受最为舒服。而且包厢里为了节省空间还往往把箱体吊装在墙线甚至墙角,这又会对低频起到相当的增益作用。 其实PA箱、卡包箱,中小音量不行,声音一大就顺耳多了。
|